中國汽車產銷未來有望達到5000萬輛 在今年中國車市增速放緩的情況下,對未來中國車市的預期也成為關注焦點。 “經過我們的測算,未來幾年,我國年均汽車產銷量的峰值有望達到5000萬輛規模。”昨日,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(中國)聯合編著的《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》對外發布,在對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做預測時,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直言。 報告中顯示,我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日益縮減,在設定世界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最大值為100的基礎上,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分值達到58.23,與2000年的26.47相比增長了1.2倍。 不過,面對今年中國車市的增速放緩跡象,業界專家仍持樂觀態度。劉世錦認為,最近幾年,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迅猛,2009年增速為50%,2010年仍然保持了30%的增長幅度,今年在各種鼓勵政策紛紛退市、少數大城市實行限購的情況下,增速放緩是非常正常的。 “我們預計今年車市增速仍有10%左右,應該會高于今年我國的GDP增長速度。”劉世錦稱。 因此,對于坊間流傳的政府即將再度考慮出臺刺激車市利好政策的傳言,劉世錦認為可能性不大,“國家出臺的各項促進購買的鼓勵性政策,只能算是短期的、次要的因素,汽車產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,一是汽車需求的穩定增長;二是競爭性的供給體系能夠極大地發揮生產潛力。有了這兩個因素,年均產銷量突破5000萬輛甚至更高,將是毫無疑問的。” 對于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位置,劉世錦預測,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,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。 時值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》即將出臺,業界對于中國走哪種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仍然存在各種爭論,有消息稱,工信部、發改委、科技部對于未來技術路徑均有各自觀點。 昨日,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認為,歐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比較符合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狀態,即出行范圍在0~4公里提倡步行,4~200公里建議使用小型純電動汽車,200~400公里建議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、增程式電動車,400公里以上使用內燃機。 為此,付于武透露,科技部即將組織一個小型純電動汽車聯盟,秘書處設在汽車工程學會,“聯盟成員包括比亞迪等整車、電池生產企業。” 但業界對于該聯盟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表示懷疑,此前,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牽頭成立的TOP10聯盟以及由國資委組建的“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”,均未見取得實質性成果。 |